大宋泼皮正文卷0086【宋徽宗一直这么勇么?】求首订!小东村的村民前来投靠?

  刚从睡梦中醒来的韩桢,听到这个消息时,以为自己没睡醒。

  逃户可以理解,村民投靠……

  难道宋徽宗又整出什么骚操作了?

  带着疑惑的心情,韩桢骑马一路来到山寨。

  登上寨墙,向下一看。

  嚯!

  还真是小东村的村民。

  下方的村民见到韩桢,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。

  “快看,真是韩二!”

  “俺们来投奔你了!”

  “韩二,是俺啊!”

  “……”

  韩桢转头问道:“探查过了么?”

  一旁的聂东答道:“卑职方才已派人探过,后方没有埋伏人手,除开领头之人手中有长矛之外,其他人均无刀箭,真就只是一百多村民。”

  闻言,韩桢点头道:“既如此,打开寨门,放他们进来。”

  咯吱!

  随着两扇沉重的寨门打开,村民们立刻鱼贯而入。

  进了寨子,村民们乱糟糟地聚在寨门前,一边好奇的东张西望,一边七嘴八舌的议论。

  “真的发荒田吗?”

  “五斗米粮是麦子吗?”

  “韩二,还记得俺么,俺是你二叔啊。”

  七嘴八舌地聒噪声,吵得人头疼。

  韩桢冷着脸,大喝一声:“肃静!”

  如今的韩桢,颇有些不怒自威的气势,外加四周的士兵们冷冷地目光。

  一时间,小王村的村民们渐渐安静下来,神色忐忑的看着他。

  扫视一圈,韩桢随手指向一人,问道:“为何要来?”

  被指向的村民,正是张桥。

  迎着韩桢的目光,张桥一阵心惊,只觉得自己像是被一头猛虎盯上,后脊发凉。

  咽了口唾沫,他如实答道:“今日村里来了税吏,说官家要收丁身钱,每人六贯钱,若是交不齐,便要受军法。俺们实在没活路了,便趁夜逃出了村。”

  闻言,韩桢眼中闪过一丝异色。

  天灾还没来,人祸倒是先至了。

  每人六贯钱,宋徽宗这是疯了么?

  还是说,他对招安法有绝对的信心?

  用脚趾都能想到,接下来北宋境内各路定会起义频发。

  韩桢又问:“你等又为何知晓我在此?”

  张桥不答,转头看向于军。

  见状,于军只得硬着头皮说:“俺前几日上山打猎,偶遇逃户下山,从逃户口中得知伱在小王村。”

  “其他村民呢?”

  “里长他们不想走,打算卖田交税。”

  于军说罢,乞求道:“韩二,俺也不瞒你,方才鲁大拦着不让走,被俺给杀了。如今当了逃户,手上又沾着人命,实在没处可去,只求你能收留俺,赏口饭吃!”

  韩桢轻笑道:“倒是有几分胆气,你可愿参军?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于军先是一愣,随即咬牙道:“只要能让一家老小活着,俺愿参军。”

  说实话,他家里人口多,亲爹被老虎咬断了腿,是个残疾。

  婆娘又是个病秧子,干不了重活,下面还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。

  光靠他操持几亩旱田,只怕混个温饱都困难。

  韩桢正色道:“放心,不会亏待你,参军之后月俸五百文,一日三顿干饭,三日一顿肉食。若有军功,还会另有赏赐。”

  于军顿时大喜,他没想到参军之后,待遇竟这般好。

  闻言,一个青年急忙开口道:“俺也想参军。”

  上下打量了他一眼,韩桢摇摇头:“你老老实实种田罢!”

  以前都是一个村的,互相之间知根知底。

  此人什么性格,他心里很清楚。

  如今韩桢并不愁兵源,松山岭那边还有一百预备役。

  并且,接下来会不断有逃户、村民来投靠,可以慢慢挑选。

  之所以挑中于军,是因他本是猎户,会弓箭,性子刚强,又有杀人的胆气,只需训练一番,便是一个合格的士兵。

  “夜深了,你等就在山寨附近凑合一晚罢。明日去村中登记,每户分二亩荒田,五斗米粮。”

  话音刚落,小王村的村民们顿时面露惊喜。

  竟真的分荒田,还给米粮。

  韩桢又对聂东吩咐道:“今夜盯着些,若有异动,不必手软。”

  “得令!”

  聂东应道。

  一路回到宅院里,折腾了一圈,韩桢已没了睡意,径直来到书房。

  朝廷征收丁身钱之事,打乱了他的计划。

  他的本意是再苟两个月,等到天灾来临,北方必定烽烟四起,起义频发。

  到了那时,可从容应对。

  然而,计划赶不上变化。

  谁能想到,这种节骨眼上,宋徽宗还敢在全国范围征收丁身钱。

  实在太勇了!

  翻出纸张,研磨些墨汁,韩桢提笔开始在纸张上写写画画。

  临淄县——千乘县——博兴县。

  这三县相距很近,且都汇聚在青州的右上角,山高林密,背靠渤海。

  占据这三县,只需切断济水水路与三县官道,小半个青州就落入手中,进可南下攻打郡城,退可自成一界,过逍遥日子。

  哪怕做最坏的打算,也能顺着济水出海。

  青州地势是西北高,而东南低。

  可以斜着分为上下两部分,上半部就是临淄这三县,山高林密,地势崎岖。

  因地处偏僻,环境恶劣,所以人口稀少,比如临淄县,只三千多户,总计不到两万人。

  下半部则一马平川,乃是一大片丰茂的平原,郡城益都与寿光、临朐两个望县坐落于此。

  青州80%的人口与田地,都在下半部。

  仅是益都郡,下辖县镇便有八万余户,总计四十多万人。

  在韩桢的计划中,先占据临淄三县,积蓄力量,然后再徐徐图之。

  他现在人手虽少,士兵更是只有百来个,可一旦真掀起反旗,席卷之下,势力很快就能迅速膨胀。

  这就和滚雪球是一个道理,一个小雪球从山顶扔下,转眼间就会变成庞然大物。

  难点不在于滚大雪球,而是如何精炼压缩,让雪球更密实。

  否则雪球再大,一碰就散。

  很多农民起义就是如此,初期仅有几百人,很快便能聚众几十万,结果碰上正规军,顷刻间便被打散。

  而想要凝练势力,除开一个有脑子又有威望的领袖之外,还需要一帮管理人才。

  管理型人才,恰恰是韩桢目前缺少的。

  不过他一直觉得,人才并不少,只是缺少伯乐与一个舞台罢了。

  沛县便是最好的例子。

  若无刘邦,萧何可能到死只是一个书吏,曹参一辈子都是狱掾,樊哙也只是乡间一狗屠。

  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

  总不能整个大秦,就这三个人才,恰巧全在沛县,又恰巧全都跟刘邦要好罢?

  没道理的。

  所以,他刻意的锻炼身边之人,给予他们机会。

  目前较为突出的,暂时只有猴子一人。

  短短时间,便把石灰窑管理的井井有条,几十名工人更是收拾的服服帖帖。

  写着写着,韩桢忽地顿住了。

  只见纸张上,在临淄县的标识中,写着常知县三个字。

  此人,杀还是不杀?

  他有些犹豫。

  常知县此人虽有些小心思,不过目前为止,双方合作还算愉快。

  但,毕竟是朝廷的官员……

  

章节列表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